十年規劃
發展基礎該校有著55年職業教育教學發展的歷史,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經由傳統的商貿類文科學校,發展成為涵蓋工商應用技術類23個專業的多層次綜合型學校。學校綜合辦學實力體現在:——業內地位。該校是國家級重點中專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先進學校、全國計算機緊缺人才培訓基地、全國工學結合、半工半讀試點校及全國德育教育實驗基地,首批天津市示范性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80人,兼職教師33人,均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占16.2% ,高級教師占35.4%,“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61.1%。——專業建設。專業設置向大現代服務業發展,即在改造傳統的現代服務管理類專業(財經、商貿)的同時,正在開發商用技術類專業(制冷與空調技術、機電應用等)。——教育教學設施。學校占地面積67200平米(103畝),建筑面積41000平米,教學設備總資產共計2000萬元。各類圖書13萬冊,綜合教學樓2座,涵蓋各專業基礎性、通用性的實訓基地1座,宿舍樓3座,圖書館樓1座,學生食堂2座,綜合運動場1個,球類運動場3個。——學生規模。學校在校生人數達到4300人,年均招生1000人以上。同時對在校生開展計算機、英語、會計、電子商務、營銷、電工等多種形式的證書培訓,年均培訓2000人次以上。近三年來畢業生通過鑒定并取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率達到97%,就業率達到98%以上。——管理體制。學校建立了適應職業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教學制度體系。形成了理論教學為基礎、實踐教學為重點、技能培養為目標、個性化培養為方向的教學運行機制;形成了全域覆蓋、緊張有序、師生行為嚴格規范的學校管理機制;形成了以聘任合同為基礎、評聘分開為原則、效績考核為標準的人事管理運行機制。——校園文化。構筑了 “以人為本,修德敏行;崇能更新,服務社會” 的核心價值觀;建成了靠制度管理、以機制約束的教育教學管理體系;形成了以標準化教室、標準化宿舍、標準化科室為主要內容的育人環境文化。發展目標與措施(一)發展目標2015年將學校全面建成與濱海新區發展相適應的高水平全國職業教育骨干示范校,重點專業的綜合教學能力和設施具有國際水準和特色,在全市和行業教育資源調整性重組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顯著優勢,建成全國一流的現代服務業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二)發展措施確立一個根本——教育、管理“以人為本”圍繞一個中心——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中心實施兩大工程——名校工程、名師工程搞好三項建設——領導班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實現四個提高——提高全校教職工的競爭與服務意識和生活水平、提高校園環境建設質量、提高學生精神文明建設層次、提高學校特色教育質量工作任務1、復合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計劃。教師隊伍的成長要優于其他各項工作之先,創建優越的學習研究氛圍和機制,創新發展思路,構筑復合型、雙師型專任教師的成長模式。2、專業建設拓展與提升計劃。對傳統商貿服務業各專業不斷進行改造,新興專業突出特色建設,使傳統與新興兩類專業通過人員配置、實訓基地建設、設施資金投入等相關舉措,培育成為骨干、重點、優勢專業。3、素質教育為核心,工學結合為基本模式的一商職業教育發展模式計劃。在教學實踐中重視終身學習思想觀念的培養,把握學技能練本領的成才方向。確立素質教育的3原則,即誠實、愛心、勤勞;突出對學生三個意識的養成和強化,即主體意識、進取意識、學習意識;為學生搭建五個學會的發展平臺,即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勞動、學會生活。4、“數字校園”及育人環境綜合能力建設計劃。逐年提高“數字校園工程”,校園網覆蓋各部門,一卡通服務師生,實現動態過程管理;校內實訓基地使用面積不低于5000平米,各類實訓室保持在45個左右,實訓基地在規模、質量和實訓能力上居于全市中等職業學校首位。5、生源基地、就業基地、創業指導中心建設計劃。發揮濱海新區的區位優勢,穩步拓展聯辦校數量,穩定傳統招生地區和傳統合作校,確立穩定的生源基地;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和就業地區,由傳統行業積極向新興行業延伸;加強創業指導教育和創業技能培養,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特別提醒:為防止受騙,外地學員到后請直接與我們聯系,不要輕信不明身份者,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