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電子機械工程學校8名學生喜獲“齊魯工匠后備人才”光榮稱號
日前,在山東省教育廳2019年度“齊魯工匠后備人才”遴選培育工作中,濟南電子機械工程學校齊龍辰、趙宇豪、楊永琦、崔凱威、朱松文、李旺、李楊、秦翔宇8名同學被選為培育對象,喜獲省教育廳統一頒發“齊魯工匠后備人才”證書。這是濟南唯一一所中職學校的學生獲獎。
“齊魯工匠后備人才”是山東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重大舉措,由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共同遴選、共同培育、共同認定,重點選拔思想品德優良、綜合素質較高、專業基礎扎實、發展潛力較大的學生作為培育對象,能夠弘揚齊魯文化、精修技術技能、勇于創新創業、發揮示范作用,具有“匠氣·匠心·匠技”的優秀職校學生,并系統開展培育工作。
獲獎后齊龍辰同學高興地說:“感謝老師和學校的培養,獲得這個稱號是對自己之前獲得成績的肯定。今后,我將會更加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齊魯工匠’。”
學校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培育工作,每學期都開展技能競賽展示月活動,自2014年9月1日,學校在機電技術應用、數控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應用三個專業,開始全面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2015年起,又開始進行科學推進,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評價機制等進行全面改革。學校確定了“4+1”教改模式,即每周四天實訓課、一天文化課。現在學校的各個實訓車間里,總能看到學生忙碌的身影,實訓室既是車間,也是課堂,指導老師還會時不時地進行現場指導,幫學生答疑解惑。理實一體化教學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學習信心與能力,更重要的是,理實一體化教學使學生專業技能真正得到全面訓練與提高,也提升了就業核心競爭力。
2016年上半年起,學校還創造了“助教生”模式,就是讓高年級競賽獲獎或日常學習表現優異的學生,參與理實一體化教學,當低年級學生的“小老師”。 “助教生給學弟學妹上課,本身就是一種實踐,為了教好‘學生’,他們也得不斷鞏固和深化自己的知識儲備;同時,助教生跟隨指導教師的過程,也是專項學習的過程,學習技能比在班里吃‘大鍋飯’要更精準和深入。”該校教導處主任趙慶華介紹,這一模式實施以來已選拔了二三十名助教生。
學校還堅持探索校企融合的發展之路,以實踐教學基地為人才培養平臺,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探索校企協同機制,共同實現校企雙贏的育人新局面。現在,學校每個專業都與企業開展合作,學生在校時就能接觸企業先進技術;還設置了若干企業訂單班,學生畢業后也能獲得良好的就業路徑。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學校和企業合作于2016年成立了“小智商城”,用于電子商務專業實訓,學生全方位負責線上、線下校園超市。學校堅持理實一體化教學,通過實訓培養出了一批批實用人才,也讓濟南電子機械工程學校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職業院校的前列。
學校以“讓學生有自信的笑容,讓老師有美好的心靈,讓學校有陽關的品質”為辦學追求,時刻對接行業前沿,努力創辦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特別提醒:為防止受騙,外地學員到后請直接與我們聯系,不要輕信不明身份者,以免上當受騙!



中職學習網公眾號
段老師微信
唐老師微信